以前想參觀遠方的展廳,得花時間趕路,遇上特殊情況還可能去不了。VR 展廳的出現(xiàn),讓 “隔空看展” 成了平常事,不用出門,打開設備就能走進另一個空間,這種突破物理限制的體驗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接受。
VR 展廳的妙處在于 “沉浸感”。戴上頭顯,腳下的虛擬地面和真實展廳的地板對應,轉身時,周圍的展品也會跟著轉動,就像真的站在里面一樣。有次體驗一個家具品牌的 VR 展廳,伸手能 “觸摸” 沙發(fā)的面料,指尖傳來的觸感模擬讓絲絨的柔軟和皮質的光滑清晰可辨。還能自己調換窗簾的顏色,搭配不同風格的墻紙,甚至調整燈光的亮度,實時看到整個房間的搭配效果,這種互動比看圖片直觀多了,不少人在 VR 展廳里搭配完,直接在線下單了喜歡的組合。
做一個 VR 展廳,VR 展廳方案得先想清楚。是給經銷商看的招商展,還是給消費者用的零售展?前者可能需要詳細的產品參數和合作政策,點擊虛擬展臺就能調出各地的銷售數據和加盟流程;后者更看重場景搭配效果,比如把家具放進不同戶型的虛擬房間里,讓消費者直觀看到擺在家里的樣子。VR 展廳設計公司會根據這些需求,搭建虛擬空間的框架,再填充細節(jié) —— 燈光的亮度、背景音樂的風格,甚至空氣中的 “氣味”(通過音效模擬),比如在咖啡品牌的 VR 展廳里,轉動咖啡機時會傳來研磨聲,還能 “聞到” 虛擬的咖啡香。
VR 展廳建設考驗技術功底。模型的精度要夠,不然遠處的展品會模糊;交互反應得快,不然點一下按鈕等半天,體驗就差了。有個博物館的 VR 展廳,連展柜上的木紋都做得和實物一樣,每一道劃痕都還原了歲月的痕跡。戴上頭顯仿佛能聞到木頭的味道,走到古畫前,放大畫面能看清筆觸的走向,甚至能 “翻開” 畫作的卷軸,看到背面的收藏印章。這種細致讓很多人反復體驗,有人甚至專門花一下午時間,在 VR 展廳里逐字閱讀古籍的注釋。
捷瑞數字展廳在 VR 展廳建設上很注重實用性。無論是企業(yè)的線上展廳,還是博物館的虛擬游覽項目,都從參觀者的視角出發(fā)設計交互。比如在工業(yè)企業(yè)的 VR 展廳里,操作按鈕的位置符合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,關鍵信息用醒目的視覺符號標注,讓 VR 技術真正服務于 “展示” 本身,而不只是炫技。